铁观音制茶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核心步骤,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采摘时间与标准选择晴天上午9:30-下午4:30采摘,此时鲜叶含水量适中,品质最佳。 采摘“三叶一芽”,即新梢展开形成驻芽时,要求枝梗短细、叶张完整,避免折断或带老梗。
品质控制
需区分早青、午青、晚青,午青品质最优。不同生长地茶叶要分开处理,避免混杂。
二、晒青方法与温度
将鲜叶摊放在竹筛或日光下,温度控制在22-33℃,避免阳光直射。 通过翻拌和自然风干,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变软,并初步蒸发水分。
后续处理
晒青后需进行“凉青”,将叶片移至室内空调房静置1小时,补充叶梗和叶脉水分,为后续摇青做准备。
三、摇青(筛青)工具与操作
使用直径110cm的竹筛,每次投放2.5-3公斤茶叶,通过旋转摇摆使叶片形成“倒8”行跳动,促进细胞破碎和香气形成。 需反复进行4-5次摇青,每次摇青后静置发酵,直至出现“青蒂、绿腹、红镶边”现象。
关键控制
- 温度: 摇青环境温度需稳定在25℃左右,避免高温破坏香气成分。 - 时间
在230-260℃的炒灶中翻炒茶叶,动作敏捷,避免抖散。炒至叶片软挺、出现水点且边缘微焦,香气浓郁。
质量判断
通过观察叶色(黄绿转黄褐)、叶质(柔软且有粘性)和香气(纯度提升)判断是否炒透,及时去除红边。
五、揉捻成型与香气
将杀青后的茶叶包入布巾或专用机具中,用力揉捻至形成紧结的颗粒状,同时释放叶汁,增强香气和口感。
温度控制
揉捻后进行二次炒制(180-200℃),缩短时间至30秒左右,避免过度揉捻导致茶叶碎裂。
六、初焙(干燥)低温烘干
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100-110℃的焙房中,紧闭门窗,烘烤10-12分钟,使水分含量降至6%-8%,形成茶汤红润的色泽。
品质监控
需观察叶片干燥程度和香气变化,避免过度烘干导致苦涩。
七、后续精制复烘与复包揉
初焙后进行多次复烘(100℃左右),每次后复包揉一次,使茶叶外形更加圆紧,香气更稳定。
成品包装
最终制成圆球状或饼状的铁观音,包装时注意防潮,成品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高远。
八、注意事项季节管理: 春茶品质最佳,秋茶次之,需根据气候调整工艺参数。- 设备维护
以上流程综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不同产区或茶园可能因原料特性略有差异,但核心步骤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