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标准样产品

2025-04-04 22:47

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其标准体系主要围绕品质特征、感官评价及加工规范等方面构建,目前尚未形成严格的分级制度。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说明:

一、白茶的等级划分

白茶传统上根据采摘嫩度分为三大类:

白毫银针:

以一芽一叶为原料,芽头纤细且满披白毫,汤色杏黄色或淡黄色;

白牡丹:

由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制成,叶片覆盖白毫,芽叶相连,汤色浅黄色或黄绿色;

寿眉:

以一芽三四叶为主,茶梗粗大,叶片舒展,汤色橙黄色或深黄色。

二、白茶品质的核心标准外观特征

- 干茶条索紧实匀齐,色泽自然无杂色,干湿度控制在5%-8.5%之间;

- 毫香、花香等香气清幽高雅,叶底鲜活柔嫩,有光泽且弹性良好。

感官评价

- 汤色:

白毫银针透亮杏黄,白牡丹明亮橙黄,寿眉深沉橙黄;

- 滋味:鲜爽甘甜,苦涩味迅速散去,回甘持久;

- 香气:纯正无杂味,陈香、蜜香等层次丰富。

加工与储存规范

- 制作工艺精细无碎末,无霉变或灰尘污染;

- 储存条件得当,避免异味、潮气,确保内含物质释放充分。

三、国家标准与感官分级标准

国家标准样品

- 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主导研制,包含白毫银针、白牡丹等9个等级的样品,用于感官审评和品质判定。

感官分级标准

- 依据《白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S2021252),从条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

四、收藏与陈化标准(针对老白茶)

外观:

干茶芽叶完整,条索粗壮挺直,叶底柔软厚实;

香气:陈香、蜜香与毫香交织,层次感强;

汤色:橙黄透亮,叶底红脉清晰。

总结

白茶标准品的核心在于原料品质、工艺规范与感官体验的综合作用。虽然未明确划分等级,但通过上述标准可有效评估茶叶的优劣。收藏类白茶则更注重陈化潜力与香气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