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炒制过程是手工制茶中极具技艺性的环节,需通过多道工序完成。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的核心步骤及要点:
一、前期准备采摘选择清明节前后茶树新生的嫩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采摘时需轻采轻放,避免损伤芽叶,并及时摊放在竹篓中。
萎凋
自然萎凋: 将鲜叶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利用阳光直射或室内低温环境,使茶叶失水并轻微发酵,通常需2-5天。 复式萎凋
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铁锅,以80-90℃的文火高温翻炒,迅速破坏酶活性,停止发酵。需在3-5分钟内完成,避免茶叶焦糊。
手法包括抖、掳、抓、扣、掀、压、推、磨等,需根据茶叶特性灵活运用。
揉捻
炒制后茶叶需进行揉捻,通过机械或手工方式分离叶鞘与茎叶,促进汁液溢出,为后续发酵做准备。
干燥
自然晾干: 将揉捻后的茶叶摊放在通风处继续干燥,直至含水量降至5%-7%。 低温烘焙
对足干茶叶进行二次烘焙,温度控制在80-85℃,进一步降低含水量至5%-6%,并促进香气凝聚。
筛选与分级
通过筛网去除杂质、碎叶及非茶类物质,根据叶片大小、形状和品质进行分级,便于后续包装和贮藏。
包装与储存
使用紫砂罐或陶瓷罐密封保存,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潮湿和异味。未发酵的白茶可长期保存,但需注意仓储条件。
四、关键注意事项火候控制: 杀青温度过高易焦糊,过低则无法有效止发酵;干燥过程需避免湿热环境。 工具要求
经验积累:手工炒制依赖茶农的技艺,需通过反复实践掌握节奏与力度。
通过以上步骤,白茶在保留天然毫香的同时,逐渐形成独特的发酵风味,最终成为品质卓越的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