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普洱熟茶需要经过多道复杂工序,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的详细步骤:
一、原料准备采摘选择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最佳采摘季节为春季(3-4月)和秋季(9-11月)。采摘标准根据茶树年龄和品种不同,常见为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四叶。
萎凋
将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或竹匾上,自然失水至含水量70%-80%,时间需12-24小时。萎凋过程需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阳光直射。
二、杀青高温处理
采用锅式杀青,锅温控制在180-220℃,通过闷抖结合的方式使鲜叶失水均匀,去除草青味和涩味。杀青时间需控制在8-12分钟,避免过度炒制导致苦涩。
三、揉捻破坏细胞壁
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细胞破碎,茶汁溢出。嫩叶轻揉短时间,老叶重揉长时间,形成条索状茶团。
四、渥堆发酵微生物发酵
将揉捻后的茶叶堆积成发酵堆(高度通常为1米左右),在温度175-215℃、湿度80%-90%的环境下进行自然发酵,持续45-60天。期间需定期翻堆以控制发酵进程。
品质控制
发酵过程中需观察茶叶颜色变化(由绿黄色变为深棕色)、香气演变(由生涩转为醇厚)及汤色(红艳透亮),及时调整环境条件。
五、干燥与压制干燥处理
发酵完成后,将茶叶进行干燥,水分含量降至10%-13%。可采用自然晾晒或烘干机干燥,避免高温破坏香气成分。
压制成型
干燥后的茶叶进行压制,制成饼、砖、沱等形状,便于储存和运输。
六、陈化与熟化自然陈化
压制后的茶叶需在湿度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存放3年以上,期间微生物持续代谢,茶汤口感更加醇厚。
人工熟化(可选)
部分优质茶需在人工控制环境下进行短时熟化(如1-3个月),进一步优化口感。
七、成品包装与储存筛选分级
陈化后对茶叶进行筛选、分级,去除杂质和茶梗。
防潮包装
采用易湿膜薄包装或密封罐储存,避免受潮发霉。
注意事项水质选择: 发酵需用优质山泉水,水质清澈、回甘对茶汤品质影响显著。 温度控制
陈化时间:短时间陈化(1-3年)可提升口感,长期陈化则形成独特风味。
通过以上步骤,可制作出品质优良的普洱熟茶,其特点为汤色红艳、口感醇厚、耐泡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