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海鲜池养殖需综合考虑环境控制、饲料管理及日常维护,以下是关键技术要点:
一、场地选择自然条件选择风平浪静、潮差大、有陆源淡水注入的中潮线以下区域,确保海水交换能力强,理化因子稳定。
水质要求
水质需满足pH值7.8-8.6、溶解氧≥4mg/L、铜离子≤0.488mg/L,海水比重1.007-1.022。
地形与底质
湿地或沙泥滩涂为佳,底质需保水、不渗漏,避免使用淤泥质底土。
二、池塘建设与维护池塘规格
单养3-5亩,混养需扩大至10-20亩,采用竹篱或拦网分隔不同生长阶段蟹群。
底质处理
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15-60kg/亩)或茶籽饼改良底质,保持滩涂坚实。
设施完善
配备进排水设备、防逃网、遮阳设施,确保水位调控灵活。
三、苗种放养与生长管理苗种选择
选用活力强、体表干净的蟹苗,规格150-500克的个体放养密度为1000-2000只/亩。
放养流程
先注海水至20-30cm深,育肥蟹用福尔马林浸浴30-60分钟消毒,再投放苗种。
生长调控
- 温度管理: 夏季高温时补充氧气并减少投喂量,冬季需保温增氧。 - 分档养殖
以小鱼小虾、螺蛳、贝壳类为天然饵料,傍晚投喂效果更佳。
人工投喂
夏季每日投喂2次,冬春减少至1次,配合浮游生物培育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营养均衡
饲料需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建议使用配合饲料并定期检测水质。
五、水质与疾病管理水质监测
定期检测氨氮、溶氧等指标,及时换水或增氧,暴雨后注意排水防盐度波动。
疾病预防
保持池底清洁,发现病蟹及时隔离治疗,可使用生物制剂调控水质。
六、收获与养殖周期收获时间: 春秋季放养的蟹可15-30天达商品规格,越冬蟹需延长至次年5-6月。 养殖周期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可有效提升青蟹养殖效益,确保水质安全与蟹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