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虾在海鲜档口怎么养

2025-04-08 12:44

养殖淡水虾需注意以下关键环节,结合权威资料整理为以下要点:

一、养殖环境选择地理位置 :选择水源充足、排水便利、交通发达的废弃池塘或新建虾塘,要求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便于防逃。

池塘规格:

面积建议1000-5000平方米,水深1.5-2米,底部铺沙或塑料膜,四周设置防逃设施。

水质条件:

需保持pH值7.5-8.5、溶氧量≥5mg/L、氨氮≤0.5mg/L,通过增氧设备维持溶解氧。

二、池塘准备与消毒清池消毒:

放苗前20-30天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5-20kg/亩)或漂白粉消毒池底,防止病原体滋生。

底泥培养:

施入腐熟有机肥(如牛粪)100-150kg/亩,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形成天然饵料。

三、虾苗投放与管理苗种选择:

选用正规育苗场培育的虾苗,体长1.5-2cm,抗病性强,盐度差≤2‰。

放养密度:

根据养殖模式调整,商品虾养殖密度控制在15000-20000尾/亩,避免过密导致疾病。

驯化与适应:

放苗前将虾苗袋平衡至与养殖水温度差≤2℃,减少应激反应。

四、饲料投喂与营养管理投喂策略

- 苗期(1-30天):

以浮性饲料为主,蛋白质40-45%,投喂量8-10%体重。

- 生长期(31-60天):过渡到沉性饲料,蛋白质35-40%,投喂量5-7%体重。

- 育肥期(61天-收获):以优质沉性饲料为主,蛋白质30-35%,投喂量3-5%体重。

投喂时间:

早晚各一次,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五、疾病防控与水质维护日常监测:

定期检测水质(pH、氨氮、溶氧),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如使用增氧机维持溶解氧。

病害预防: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使用化肥农药,发现异常虾体及时隔离治疗。

六、其他注意事项

季节管理:春秋季可放养,夏季需控制水温(24-28℃),冬季需防寒保温。

收获与销售:虾体长达目标规格后及时捕捞,剩余虾可继续养殖或销售。

通过科学选址、规范管理、合理投喂,可有效提升淡水虾的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