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海鲜的长久存活,需从水质管理、温度控制、溶氧保障等多方面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水质管理水源处理- 使用城市自来水需经晾晒法(自然晾干3-4天)或化学方法(如硫代硫酸钠1克/10公斤水)除氯处理。
- 配制人工海水时,用深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合适盐度(通常为海水盐度的1/3)。
水质监测与调节
- 定期检测pH值,使用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调节至适宜范围(通常为7.8-8.4)。
- 保持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需通过增氧装置或换水改善。
过滤与循环系统
- 配置增氧装置并定期换水,建议每天换水1-2次。
- 使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暂养池或鱼缸水体,减少病原体积累。
二、温度控制大多数海鲜适宜温度为18-21℃,但鲍鱼、象拔蚌等特殊品种需控制在12-15℃。
使用冰箱冷藏法保存(如虾类)时,需在保鲜盒内垫湿毛巾并避免直接接触冰箱冷冻室。
三、溶氧保障通过增氧设备(如水族箱增氧泵)维持溶解氧含量。
减少存养密度,避免因缺氧引发疾病。
四、其他管理措施疾病预防
- 养殖前用淡盐水浸泡海鲜15-30分钟杀菌消毒。
- 勤清理鱼缸或暂养池,观察生物行为,及时隔离异常个体。
专用容器与运输
- 使用密封性强的容器运输海鲜,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 长途运输时配备冰袋或冷藏设备保持低温。
五、特殊品种注意事项鲍鱼、象拔蚌: 低温高盐环境更佳,需使用专用海水素调配盐度。 螃蟹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显著延长海鲜的存活时间并保持养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