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虾与泥鳅混养需结合两者生态特性,通过科学管理实现优势互补。以下是综合技术要点:
一、池塘设计与准备池塘条件- 水域面积12-20亩,水深1.2-1.5米,黏性土质,池底平坦且覆盖20-30厘米软泥层,便于底栖生物栖息。
- 设立集虾沟(1000-1500平方米)用于泥鳅越冬、产卵和育苗,配备增氧系统维持溶解氧≥5mg/L,透明度控制在15-40厘米。
进排水与防逃
- 排灌系统需保证通畅,设置防逃设施防止动物逃逸。
二、放养管理种苗投放
- 泥鳅苗: 2月底至5月初投放,规格0.8-1厘米,密度100-150公斤/亩,雌雄各半。 - 罗氏虾苗
- 泥鳅与虾苗混养时,保持水位50厘米左右,促进自然混合。
- 部分种鳅在虾苗投放后继续繁殖,但需控制受精卵密度。
三、水质与营养管理水质调控
- pH值维持7.2-8.5,氨氮≤0.5mg/L,每月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 增氧系统24小时运行,确保溶解氧≥5mg/L。
饲料投喂
- 选择含35%以上蛋白质的专用饲料,每日投喂4-6次,以天然饵料(如水草)补充为主。
- 观察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四、疾病防控预防措施
- 每亩投放15-20公斤生石灰调节水质,使用微生态制剂维持菌相平衡。
- 定期检查虾体健康,发现病害及时隔离处理。
生长阶段管理
- 苗种期(1-2月): 水位0.8米,多投水草,投喂高蛋白饲料。 - 成长期(2-4月)
- 收获期(4-6月):分批次捕捞,先大后小。
五、效益评估混养模式可提高亩产值约800元,但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建议先进行小规模试养,优化参数后再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