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野外养殖需结合自然环境与科学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一、场地选择与鸡舍建设自然环境要求
- 优先选择天然草原、山地、果园或农田,要求地势高、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且无污染源。
- 林下养殖可选天然次生林边草地交界处,需防兽害和野生动物伤害。
鸡舍标准
- 采用人字型或半圆形棚架结构,顶盖茅草或塑料膜,四周用竹片或铁丝网围栏,高度不低于2.5米。
- 與育雏室、仓库相邻,便于管理,活动场地设置排水沟和沙浴区。
二、饲养管理育雏阶段(1-40日龄)
- 保持32-33℃环境,湿度60%-65%,每天13-15小时光照。
- 饲喂配合饲料(玉米粉53.2%、麸皮8%、豆饼粉20%等),分6次投喂,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 随时补充水分,运输时注意通风保温。
放养阶段(40日龄后)
- 训练鸡群觅食和自我防护能力,逐渐扩大放牧范围至草地、果园等。
- 每天提供1-2次人工补饲(如昆虫、草籽),鼓励自主觅食。
三、疾病防治预防措施
- 选址时避开疫病高发区,保持场地清洁,定期消毒。
- 育雏期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放养后定期驱虫(如每月一次)。
应急处理
- 发现疾病后立即隔离,使用抗生素和驱虫药,必要时联系兽医。
四、其他注意事项品种选择
- 优先选用抗病力强、适应野外的土鸡或土杂鸡种。
季节管理
- 夏季提供遮阳棚和降温措施,冬季防寒保暖。
收益权衡
- 野生长周期长(4-5个月),但肉质更佳,利润空间较大。
通过以上方法,可在野外实现土鸡的健康养殖,同时保证肉质和生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