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南坡或东南坡,避免低洼地或湿地。山地丘陵地区坡度不宜超过25度,需用塑料网围栏防护。 - 平原地区可选向南或东南倾斜的田地,便于排水和采光;
- 果园、茶园等废弃农田也适合作为短期放养场地。
鸡舍建设与消毒
- 使用竹木、砖混或塑料材料搭建鸡舍,确保通风防潮。开放型鸡舍需设置栖架,封闭式鸡舍要控制温湿度。 - 入舍前彻底清洁消毒,可采用日光暴晒或化学消毒剂(如生石灰、百毒杀)处理地面、墙壁及设备。
自然环境利用
- 提供天然草料(如玉米、大豆)和昆虫(如蝗虫、蚯蚓)补充营养,改善饮食结构。夏季可利用遮阳设施(如竹木搭建棚)降低温度,冬季覆盖塑料布保暖。
二、饲料管理基础饲料
以玉米、小麦、大米等谷物为主,搭配豆粕、鱼粉等蛋白质来源,确保营养均衡。育雏期(0-30天)采用少喂多餐法,育成期逐渐过渡到粗粮和青绿饲料。
天然饲料补充
在生长后期添加虫草、蚯蚓等天然饲料,促进肉质改善和成本降低。秋冬季节可补充谷芽等易消化饲料。
饮水管理
每日饮水量需比食量多30%-50%,夏季需额外补充。建议设置自动饮水器,确保清洁无污染。
三、疾病预防与免疫疫苗接种
按肉鸡免疫程序进行新城疫、球虫病等疫苗接种,间隔15-30天强化一次。雏鸡期添加痢特灵、土霉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日常消毒
每日清扫鸡舍,使用生石灰或复合酚消毒地面和设备,每周对栏舍外环境喷雾消毒。
驱虫措施
每半月使用抗球虫药(如氯苯)预防球虫病,配合粪便检测调整驱虫方案。
四、养殖管理密度控制
- 初期(1-2周龄)饲养密度35只/m²,每周减少5只至常温环境过渡;
- 放养期根据地形调整密度,每群600-1000只为宜。
活动空间
提供足够活动范围,避免过度拥挤。放养时设置避雨棚和沙浴区,增强鸡只抗病力。
转栏与收获
体重达2-2.5kg、饲养期90天以上即可上市。转栏前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传播风险。
五、其他注意事项品种选择: 优先选用抗逆性强、肉质好的地方品种(如三黄鸡、麻鸡),兼顾市场需求; 成本控制
环保要求:遵循生态养殖原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土鸡健康。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4个月内可实现土鸡的健康生长,为后续销售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