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种植方法可分为以下关键环节:
一、品种选择品种特性
选择生育期短(100天左右)、抗逆性强、分蘖力高、茎秆粗壮、果穗大且营养丰富的品种,如龙辐208、高油115号等。
用途匹配
根据种植目的选择:粮饲兼用型需兼顾产量与营养,青饲型优先考虑抗倒伏性和分蘖能力。
二、土壤与整地管理土壤要求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低洼易涝区域,前茬作物建议种植豆科植物以减少病虫害。
整地措施
- 深耕翻土,耕深25-30cm,耙平土地,减少土坷垃,提高保墒能力。
- 秋整地更佳,可结合镇压、覆盖物(如稻草)保墒。
三、播种管理播种时间
春季播种以5月上旬为宜,此时地表土温稳定在10-12℃;秋播需在7月底前完成。
播种量与密度
- 密植:株距20cm,行距60cm,保苗数5000-6000株/亩。
- 精量点播机播种量2-2.5kg/亩,人工播种2.5-3.5kg/亩。
播种方法
采用大垅条播或宽行窄株距,确保苗株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
四、施肥管理基肥施用
播前施足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667m²),配合磷钾肥(底肥占氮肥2/3)。
追肥技术
- 3-4叶期追施尿素10-12kg;5-6月套糟期施碳铵60-70kg;蜡熟期再追肥尿素15-25kg。
五、病虫害防治苗期管理
播前拌种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出苗后喷吡蚜酮防治灰飞虱。
中后期防控
定期除草(禁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关注叶斑病、茎腐病等病虫害,及时喷施杀菌剂。
六、收获与贮藏收获标准
玉米粒达生理成熟(黑层形成)时收割,避免过早或过晚。
贮藏条件
需及时干燥,避免霉变,贮藏温度控制在10-15℃,湿度控制在80%以下。
通过以上环节的科学管理,青贮玉米可实现高产优质,产草量较普通玉米增加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