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时种子的间距需根据种植方式、品种特性及种植密度综合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一、种植间距的基本计算方法单粒播种(精量播种)株距(米)= 667平方米 ÷ 平均行距(米)÷ 亩留苗数 × 种子发芽率
例如:行距60厘米(0.6米),亩留苗数3000株,发芽率92%时,株距=667 ÷ 0.6 ÷ 3000 × 0.92 ≈ 33厘米。
半精量播种
株距(米)= 667平方米 ÷ 平均行距(米)÷ 亩留苗数
例如:行距60厘米,亩留苗数3000株时,株距=667 ÷ 0.6 ÷ 3000 ≈ 33厘米。
二、不同种植方式的间距要求常规种植
- 行距: 60-75厘米(早熟品种) - 株距
- 种植密度:3300-4500株/亩(春播)。
密植种植- 行距45-60厘米,株距20-25厘米,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植株数提高产量。
特殊品种
- 平展型中晚熟品种:行距60-70厘米,株距30-35厘米;紧凑型品种:行距50-60厘米,株距20-30厘米。
三、其他注意事项品种特性:
茎叶夹角小、叶片向上的品种可适当缩小行距;平展型中晚熟品种需保证充足光照,行距不宜过小。
环境因素:高温季节需适当增大行距以减少植株竞争,干旱地区应控制种植密度。
田间管理:播种后覆盖地膜可提高发芽率,灌浆期需控制灌浆量避免籽粒过重。
四、示例计算若种植地块长30米、宽20米,采用等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的种植方式:
株数 = [(30 ÷ 0.3) + 1] × [(20 ÷ 0.6) + 1] = 3434株/亩。
综上,玉米种植时需根据品种、种植目的及环境条件综合确定种子间距,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