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散养羊群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方法,涵盖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放牧技术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具体管理措施:
一、饲养管理
分群饲养根据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分群,如公羊群、母羊群、育肥羊群等。发情期将公羊与母羊分开放养,避免滥交;老弱病羊单独饲养并单独供食。 - 幼羊群:3-4月龄,需精细饲养,提供高营养饲料;
- 成年羊群:按体重配比投喂精饲料(玉米60%、豆粕23%)和青草。
饲料投喂
- 定时定量:每日早晚各一次,形成规律饮食习惯;
- 营养均衡:哺乳期增加蛋白质饲料,育肥期调整配方;
- 清洁卫生:避免霉变饲料,更换饲料时需7天过渡期。
饮水管理
- 永久水槽:设置清洁水槽,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防冰冻;
- 诱导饮水:水中添加豆面、玉米粉等诱剂。
二、疾病防控
疫苗接种
按计划接种羊快疫、口蹄疫等疫苗,每年驱虫2-4次,保持羊舍清洁;
环境管理
- 冬季消毒10-15天/月,夏季5-7天/月;
- 保持圈舍干燥通风,及时清理粪便和排泄物。
三、放牧技术
分区域轮回放牧
观察草料生长情况,划分牧区,避免羊群长期在同一区域采食,防止草场污染和寄生虫病;
放牧技巧
- 领羊: 通过口令(如“折羊”“喊羊”)控制羊群方向,避免混乱; - 赶羊
- 稳放:放牧时保持步伐稳定,减少羊群能量消耗,促进增膘。
四、羊群管理
繁殖管理- 母羊保持70%以上比例,能繁母羊50%以上;
- 种公羊佩戴“拌”或铃铛,防止乱跑;
淘汰机制
定期淘汰老弱病羊、不孕母羊,补充适龄种羊,优化羊群结构。
五、其他注意事项
羊舍建设: 选择地势开阔、排水良好的地方,划分羔羊、公羊、母羊专属区域; 营养补充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散养羊群的养殖效率,降低疾病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