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育肥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综合权威资料,主要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育肥期管理
精准把握育肥时机通常选择小雪前2个月开始育肥,此时羊只断奶后体况恢复较好,适合屠宰。
合理淘汰弱体羊只
对患病、体质虚弱或无育肥价值的羊只及时淘汰,减少资源浪费。
科学分群饲养
根据羊只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分圈,保持圈舍通风、干燥、清洁,避免拥挤。
二、饲料调控
粗精饲料科学搭配
- 粗饲料: 以青干草为主,配合块根、青贮等多汁饲料,前期投喂量较少,后期逐渐增加。 - 精饲料
营养密度调整
催肥期日粮粗蛋白需达到12%-14%,代谢能值提升至16兆焦/千克,干物质采食量增至1.6-2千克/天。
添加剂与饲料品质
添加酵母饲料(10%)促进发酵,使用阿苯达挫伊维菌素等驱虫药防止寄生虫感染,确保饲料无霉变。
三、疾病防控
定期驱虫与消毒
每月至少驱虫1次(如伊维菌素、阿苯达挫粉),圈舍、饮水、饲料消毒,配合疫苗接种预防疫病。
健康监测与干预
观察羊只精神状态、粪便,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优先使用抗生素和驱虫药。
四、其他技术
放牧型育肥
适合牧区,利用天然草场全年放牧,补饲精料30-40天,可提高增重50%以上。
混合肥育
结合放牧与补饲,针对草场不足的情况延长补饲期(30-40天),提升羊肉品质。
羔羊专用育肥
选择断奶后发育良好的羔羊,公羔生长更快,50天左右断奶可促进采食量提升。
总结
养羊育肥需综合管理、科学配比、疾病防控,不同地区可根据条件选择放牧、舍饲或混合模式,结合羔羊育肥和成年羊催肥阶段调整策略,以实现高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