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的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2025-04-05 12:03

发酵床养羊的制作方法可分为垫料发酵和菌种接种两个核心步骤,具体如下:

一、垫料发酵

垫料选择与混合

- 以锯末为主料,推荐30%锯末+稻壳/谷壳/花生壳(粉碎)+秸秆(如玉米秸秆、稻草)的混合搭配,增强透气性和碳源供应。

- 可根据当地资源调整比例,例如全秸秆式发酵床需以惰性材料为主,羊粪量较少的发酵床可增加锯末比例。

厚度要求

- 发酵床厚度需控制在40-50公分,表面覆盖干黄土或稻壳吸收氨气,避免氨气直接刺激羊只。

发酵工艺

- 将混合垫料摊成高0.6米、宽2米的长方形堆体,顶部打孔通气,覆盖塑料布保温保湿。

- 发酵周期需5-15天,期间需定期翻动物料以保证均匀发酵。

二、菌种接种

菌种选择与稀释

- 选用高效发酵床菌种(如好旺农、农富康),按说明书配置菌液(通常1公斤菌种配5-10公斤麸皮/米糠,稀释比例1:5以上)。

- 自制菌液时需充分活化(浸泡2-12小时),避免使用自来水直接稀释。

接种方法

- 将稀释后的菌液均匀喷洒在发酵垫料表面,或边铺垫料边撒播,避免加水混合。

- 发酵床铺好后即可放羊入圈,初期羊粪覆盖厚度20-30厘米,促进快速发酵。

三、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

- 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土壤透水的沙质场地,圈舍需漏缝设计,防止渗水浸泡垫料。

养殖密度

- 每只羊占2平方米左右,避免过度拥挤导致发酵失败或疾病传播。

维护管理

- 定期检查发酵床温度(理想温度25-32℃),及时补充水分和翻动物料。

- 发酵失败时需清理并重新接种菌种。

通过规范化的垫料发酵和菌种接种,可有效利用羊粪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改善羊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