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鸡的管理方法需根据鸡的日龄阶段和养殖目标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分为基础环境管理、日常观察与疾病防控、营养管理及转群管理等方面:
一、基础环境管理舍内环境维护- 保持舍内干燥清洁,饮水系统需定期检查维护,避免漏水和溢水。
- 每天至少清粪一次,寒冷季节中午换气时清理,及时排出氨气。
- 灯泡每周擦拭一次,损坏需及时更换,确保充足照度。
温湿度控制
- 育雏期(0-42日龄):温度需逐步升高,初生雏32-34℃,夜间比白天高2℃,湿度65-75%。
- 肉鸡育成期:根据环境温度调整,避免极端温差导致应激。
通风与消毒
- 每日通风1-2次,保持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疾病。
- 饲养前对鸡舍进行熏蒸消毒(24-48小时),日常喷洒消毒,使用中性消毒剂。
二、日常观察与疾病防控群体行为监测
- 观察采食量,每日计算耗料量,异常下降需排查饲料或健康问题。
- 挑出停产鸡(冠萎缩、羽毛稀疏、行动迟缓)和病鸡(食欲差、呼吸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粪便与蛋品检查
- 每日清晨检查粪便,发现白痢、伤寒等病原体及时处理。
- 定期分析鸡蛋质量(蛋壳强度、畸形率),异常蛋需排查饲养管理问题。
三、营养管理饲料与喂食
- 育雏期(1-4周龄):每日加料5-6次,每只鸡5g以下,保证均匀度85%以上。
- 转群前(40-50日龄):逐步增加饲料厚度,避免断食影响采食。
营养补充
- 育雏期可在饲料中添加1%砂砾促进消化。
- 低温环境需补充热量,断嘴后需添厚饲料。
四、转群与育成管理分群与密度控制
- 12-16日龄首次分群,强雏下层、弱雏上层,避免互啄。
- 育成期逐渐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雏鸡。
转群操作
- 转群时地面铺垫垫草,训练鸡上栖架,避免受凉。
- 新鸡舍温度需与原环境过渡,避免温差过大导致应激。
五、其他注意事项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饮水器、温控设备、笼具等,防止故障引发安全隐患。 记录管理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提升笼养鸡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