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的饲养方法与管理需结合生态养殖理念与科学管理技术,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养殖场选址与环境建设场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高燥且远离居民区、化工厂及交通要道的区域,建议种植灌木林或果树林,形成生态链(如鸡粪发酵作肥、昆虫捕食等)。
鸡舍设计
- 采用旧房改造或简易结构,需配备饮水器、食槽等设备,保持通风良好,夏季通过风对流降温,冬季保持温暖。
- 分区设置:舍饲区(30%面积)、散养区(60%面积)、隔离区(10%面积),便于管理不同生长阶段鸡群。
二、种苗选择与进雏管理种苗选购
选择抗病力强、生长周期适中的品种(如麻黄鸡、三黄鸡),要求雏鸡活泼、眼凸有神、挣扎有力,剔除弱雏(如反应迟钝、站立不稳的)。
进雏前准备
鸡舍消毒后调节至32-35℃,提供温水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前三小时休息适应,脱温后逐步过渡到自然环境。
三、饲养管理要点分群与温度控制
- 按日龄、强弱分群饲养,雏鸡期(0-4周)保持32-35℃,每周降2-3℃至21℃脱温。
- 老年鸡建议舍饲,保持饲养密度(如每平方米12-20只)。
饲料与营养
- 以玉米、稻谷为主食,搭配青菜叶、虫草等天然饲料,保证营养均衡(粗粮18-20%蛋白质)。
- 脱温后逐步添加高蛋白饲料(如豆饼),促进产蛋和生长。
疾病防控
建立免疫程序(如新城疫、禽流感疫苗),定期消毒鸡舍(每周2次以上),保持饮水清洁,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四、生态循环与效益提升生态循环利用
鸡粪发酵后作有机肥,种植绿植(如草本植物)提供遮阴和饲料,实现场地轮牧(每公顷2000只土鸡)。
效益优化
- 成本控制:科学配比饲料可降低30%成本。
- 副产品开发:利用鸡粪、鸡毛等资源(如制作有机肥、工艺品)。
- 品牌建设:突出生态养殖特色,拓展观光农业或土鸡蛋销售渠道。
五、日常管理细节光照管理: 雏鸡期全天光照,后期逐渐减少至夜间无需开灯。 天气应对
粪便可检测:定期检测粪便寄生虫,必要时使用驱虫剂。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可确保散养鸡的健康生长与高效养殖,同时实现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