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孵化鸡蛋的方法主要分为人工孵化(机械或火炕)和母鸡自然孵化两种方式,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一、人工孵化方法# 1. 种蛋选择与消毒种蛋要求:选择单重40克以上的优质种蛋,蛋壳均匀、无破损,蛋黄流动性大且无气泡。
消毒方式:采用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混合液熏蒸(30分钟)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 2. 温度与湿度控制温度曲线:
前6天:38.5℃
中间12天:38℃
后3天:37.8℃
最后阶段:37.4℃。
湿度管理:
前7天:60%-65%
中间8-16天:50%-55%
后期65%-70%。
# 3. 通风与翻蛋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0.5%)。
翻蛋频率:
机器孵化:每2小时1次,角度90度
火炕孵化:每4小时1次。
# 4. 凉蛋与照蛋凉蛋:入孵12-13天后,每天2次,温度36℃,防止“自燃”。
照蛋:
第5天开始观察,随机取蛋30枚平放5分钟,检测眼点(70%有眼点表示温度适宜)。
二、母鸡自然孵化方法# 1. 种蛋选择与处理选择大小均匀、无破损的种蛋,孵化前用40℃温水浸泡5-6分钟。
# 2. 环境准备场地:选择向阳、保温的鸡窝,搭建摊床(稻草或木板)覆盖苇席或棉被。
温度:保持25-30℃,避免直接阳光暴晒。
# 3. 翻蛋与管理翻蛋:每天早晚各1次,轻柔地将上下层蛋互换位置。
剔除异常蛋:发现“小蜘蛛”相(无眼点)或血丝时,及时移除。
三、注意事项种蛋保存:避免10-15℃环境超过3天,21-25℃不超过7天。
设备维护:孵化器需定期检查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确保通风良好。
记录管理:详细记录温度、湿度变化及翻蛋情况,便于问题追溯。
通过以上方法,养鸡场可有效提高孵化成功率,降低雏鸡死亡率。规模化养殖建议优先采用自动化孵化设备,而小规模养殖可结合母鸡孵化和人工孵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