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育雏的具体操作方法

2025-04-05 19:04

养鸡育雏是养殖业中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整理的核心方法:

一、进雏前准备工作育雏室消毒

- 物理方法:用热水或蒸汽消毒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设备,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残留。 - 化学方法:使用高锰酸钾(14g/L)和福尔马林(28ml/L)混合熏蒸5天,关闭门窗12-24小时后通风换气。

环境温湿度调节

- 预热:根据室外温度,用热风炉、烟道或保温育雏伞等设备将育雏室温度升至33℃以上,保持稳定。 - 湿度:10日龄前保持60-70%,后期降至55-65%,避免潮湿引发疾病。

清洁与通风

- 清除粪便后,用消毒水清洗饲槽2-3遍,通风2-3天,确保空气新鲜。 - 日常管理中,定时开窗通风,保持舍内外温差不超过2℃,避免应激。

二、育雏期管理

饮水管理

- 出壳24小时后开始供水,最初使用0.01%高锰酸钾水消毒饮水器,促进胎粪排出。 - 饲水温度接近室温(约40℃),可加入维生素A、D等添加剂增强免疫力。

饲料管理

-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1-3日龄以碎玉米、小米为主,逐渐过渡到雏鸡混合料。 - 每日喂食4-6次,避免剩料,确保饲养密度合理(每平方米不超过15只)。

免疫与疾病防控

- 第7天接种新城疫冻干苗,生长期超过50日龄的鸡建议注射H5+H9油苗。 - 每日观察粪便、鸡群精神状态,发现呼吸道症状及时用药(如抗生素、维生素C)。

三、环境优化与日常维护

供温方式

- 根据鸡群密度选择供温方法:火炕、烟道、红外线灯或保温育雏伞,确保温度均匀性。 - 夜间温度比白天高2℃,阴天需提高温度以促进采食。

密度调整

- 运来雏鸡先放在上层三层笼,20天龄后根据日龄分层扩群,避免拥挤。 - 每层饲养密度控制在15-20只,保证鸡只活动空间。

光照管理

- 前3天提供24小时高密度光照(800-1000瓦/㎡),促进采食和饮水。 - 3天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至12小时/天,配合日龄调整饲养管理。

四、关键注意事项

健康监测:

每日检查鸡群精神、粪便、呼吸,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物资准备:提前备足饲料、维生素、消毒药及防疫设备,确保供应。- 品种选择:优先选用成活率高、抗病性强的品种,避免混养多品种。

通过以上系统化管理,可显著提高雏鸡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