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防传染病需从多个方面综合管理,以下是关键措施:
一、免疫接种疫苗选择与接种程序
- 马立克氏病:雏鸡需接种二价或三价疫苗,种鸡建议注射灭活苗。
- 鸡新城疫:使用新城疫疫苗,雏鸡滴鼻或饮水,成鸡皮下注射。
- 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滴鼻或点眼,育成期肌注灭活苗。
- 传染性法氏囊病:幼雏接种活疫苗或灭活苗,加强免疫需使用H52等毒株疫苗。
疫苗更新与匹配
- 定期更新疫苗,选择与当地流行毒株匹配的疫苗,避免免疫失败。
二、环境管理卫生消毒
- 鸡舍每日清洁,重点消毒种蛋、雏鸡舍、饲料和粪便,使用有效氯浓度500-1000ppm的消毒液。
- 饲料和饮水器需定期消毒,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
温湿度控制
- 保持昼夜温差<3℃,湿度55-65%,降低氨气浓度至25ppm以下,减少呼吸道疾病。
- 夏季高温时,通过通风或降温设备(如水帘)维持适宜环境。
三、饲养管理优化饲养密度
- 肉鸡:每平方米10-12只,蛋鸡笼养不超过25只,避免拥挤应激。
- 根据季节调整密度,高温季减少密度,降低氨气浓度。
科学分群与轮养
- 实施"全进全出"原则,按日龄、品种或生产用途分群饲养,减少交叉感染。
- 轮换饲养批次,避免长期混养。
四、生物安全措施隔离与封锁
- 发现病鸡立即隔离,封锁发病区域,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 病死鸡需焚烧或深埋消毒,避免二次传播。
人员与物资管理
- 工作人员佩戴专用鞋靴、工作服,避免交叉感染。
- 饲料、饮水等物资需专用通道,防止病原体污染。
五、疾病监测与应急处理定期健康检查
- 观察鸡群精神状态、粪便性状,及时发现异常并隔离治疗。
- 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疫苗接种、疾病监测等信息。
应急处理方案
- 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后48小时内隔离,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独罢全能)治疗,配合支持疗法。
- 大肠杆菌病:加强环境消毒,使用抗生素(如强力霉素)控制继发感染。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降低鸡群传染病发生率,保障养殖效益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