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因养殖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需关注以下核心指标:
一、溶解氧(DO)范围:5-8 mg/L(高密度养殖后期不低于4 mg/L)
作用:维持鱼类呼吸需求,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增强抗病力
二、pH值范围:6.5-8.5(淡水)
影响:pH值过低(<6.5)导致代谢紊乱,过高(>8.5)刺激鱼鳃引发感染
三、氨氮(NH₃-N)范围:淡水≤0.2 mg/L,海水≤0.5 mg/L
危害:过量积累导致鱼类中毒,表现为体表发黑、呼吸困难
四、亚硝酸盐(NO₂-N)范围:淡水≤0.1 mg/L,海水≤0.5 mg/L
毒性:超过0.1 mg/L引发急性中毒,导致死亡
五、温度范围:淡水18-28℃,海水10-30℃
控制:避免温差超过5℃,极端温度影响生长和免疫力
六、盐度范围:海水20-28‰,部分耐盐品种可达30‰以上
波动:窄盐品种需避免盐度剧烈变化
七、透明度范围:25-40厘米(水体肥瘦指标)
意义:反映水体营养状况,影响浮游生物生长
八、其他指标硫化氢(H₂S):≤0.1 mg/L
总碱度:部分品种(如南美白对虾)需80-120 mg/L
高锰酸盐指数:≤2(反映水体污染程度)
综合管理建议定期检测:每周检测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关键指标。
生态调控:通过增氧设备、水草种植(光合作用供氧)维持溶解氧。
预防污染:避免化学药剂残留,及时清理废弃物,保持水体循环。
品种匹配:根据养殖品种选择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参数。
以上指标需结合具体养殖品种调整,建议参考权威资料或专业机构标准进行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