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的抗应激措施需从多方面综合管理,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环境调控水质管理
- 定期监测溶解氧(DO)、pH值、氨氮等指标,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剂(如粪硫集团菌、底优优)调节水质。
- 高温期通过增氧减少水体分层温差,预防“倒藻”现象。
物理防护
- 台风前加固养殖设施,暴雨后及时排水,避免因环境突变引发应激。
二、营养优化合理投喂
- 选择优质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增强鱼体抗低氧、抗疾病能力。
-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维持生理功能稳定。
营养补充
- 使用高稳VC等营养抗应激类饲料添加剂,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三、药物干预抗应激药物
- 龙昌胆汁酸等药物可提高水产动物体质,增强抗应激能力。
- 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多巴胺、甲状腺素)维持生理平衡。
疾病预防
- 加强疾病监测和预防,合理使用渔药,避免药物滥用引发应激。
四、管理改进减少应激源
- 定时巡塘,优化养殖密度,升级增氧、排水等硬件设施。
- 高温、阴雨天气预防性使用调水改底产品,避免水质恶化。
苗种管理
- 加强苗种检疫,检测病原体,确保健康入水。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降低水产养殖中的应激反应,促进动物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