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产养殖中渔药内服药的使用,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适用范围与品种适用对象主要用于具有主动摄食能力的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如虾、蟹、龟、鳖、蛙、四大家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等。
推荐中草药类内服药
- 大黄: 广谱抗菌,用于防治传染性疾病,用法为每千克鱼加20倍0.3%氨水浸浴12小时,或每100千克鱼用0.5-0.75千克拌料投喂3-5天。 - 大蒜
- 甘草:甘草多糖可增强免疫力,用法为每100千克鱼用0.3千克粉末拌料投喂5-7天。
- 黄芪:蒙古黄芪根入药,用于提升养殖动物抵抗力。
二、用药方法拌料法- 药物与饲料充分混合,避免潮湿。
- 若饲料已加粘合剂,需先混合后喷水,确保药物附着。
药饵法
- 将药物与面粉混合制成条状或块状,风干后投喂,需立即投喂以防变质。
浮粒法
- 药物混入麸皮、米糠中,制成浮粒状,适合滤食性鱼类(如鲢鱼),注意浮粒细腻度。
三、注意事项用药量计算
- 按鱼体重计算:存塘量(吨)×每吨鱼需用药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
- 草鱼等大型鱼种需额外增加10%-20%药量。
疗程与剂量
- 一般5-7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不可停喂。
- 避免过量投喂导致中毒,需结合摄食率调整药量。
药物选择
- 优先选择经药典认证的成品药,遵循兽医指导使用。
- 避免混用不同厂家药物,防止成分冲突。
四、安全风险中毒处理: 过量使用抗生素或中草药可能导致鱼类死亡,需严格按说明控制剂量。 残留问题
通过合理选择药物、规范用药方法,并严格把控用药量与疗程,可有效提升水产养殖效率,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