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政策主要围绕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展开,涵盖养殖模式创新、种业振兴、生态保护、智慧农业及产业升级等方面。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政策要点:
一、养殖模式创新与生态保护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养殖鱼类(如小龙虾、青蛙)实现“一水两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
非传统养殖空间开发
鼓励利用盐碱地、深远海等资源,如南美白对虾耐盐品种的盐碱地养殖,以及大黄鱼、军曹鱼等深远海网箱养殖。
养殖尾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推广循环水养殖(RAS)、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IMTA)等技术,将养殖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或用于藻类吸收氮磷,实现生态循环。
二、种业振兴与资源保障种质资源保护与品种更新
加快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联合科研机构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如石斑鱼、对虾),推广抗病、速生型新品种(如“快大1号”罗非鱼)。
减少对外部种苗依赖
支持本土育苗技术攻关,降低对进口苗种(如鲑鳟鱼、虾苗)的依赖。
三、产业升级与智慧农业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实施《2024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涵盖生态健康养殖、尾水治理、养殖用药等环节。
智慧化与智能化养殖
鼓励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支持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场建设。
四、政策支持与补贴财政补贴与保险
- 种苗补贴: 罗非鱼、对虾、石斑鱼等品种种苗补贴标准明确(如罗非鱼每亩120元,对虾160元)。 - 渔用柴油涨价补贴
- 渔业互助保险:中央补贴保费25%,覆盖渔船全损和人身平安互助保险。
资源增殖与转产转业
对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严重区域实施增殖放流,支持渔民转产至水产加工、养殖设备制造等关联产业。
五、监管与标准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
2025年强化饲料检测,严查非法添加物,推动绿色饲料替代传统高污染饲料。
养殖标准化与环保要求
推广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提前布局尾水处理设施,避免因环保不达标被清退。
总结当前水产养殖业政策以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模式优化、政策补贴等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养殖户需紧跟政策导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品种,以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