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水产虾养殖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控制、品种选择、饲料管理及疾病防控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综合技术要点及操作建议:
一、场地选择与池塘建设选址要求- 交通便利、通风良好、地势平坦,避免污染源(如农田农药污染)。
- 水源优质,建议使用深水井或经过滤处理的地下水,避免外河水。
池塘设计
- 面积8-15亩,水深2米以上,坡比1:25,底部设置1-4米宽的进排水沟。
- 可设置蓄水池预处理水质,配备增氧设备(0.75kW/亩底增氧+1.5kW水车)和加热设施(冬季保温)。
二、种苗培育与放养早繁虾苗培育
- 3月下旬至4月强化培育,5-8月投放前季虾苗(规格达3厘米)。
- 使用塑料大棚覆盖,保持温度25℃左右,配备高灌低排系统。
后季虾苗培育
- 6-9月投放中后期虾苗,8月中旬达到3厘米规格。
- 可结合青虾养殖,前季虾苗每亩放2-2.5万尾,后季青虾1.5-2万尾。
三、饲料管理饲料选择
- 以螺蛳、蚌肉等天然饵料为主,配合专用虾粮,确保营养均衡。
- 饲料需经200倍EM菌液消毒后使用,避免污染。
投喂方式
- 采用“少量多次”原则,每天6次投喂,饲料需磨成粉状。
- 青虾期可搭配水草、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
四、水质与疾病防控水质管理
- 每3-10天用EM菌液消毒一次,换水时控制在总量的1/3。
- 定期检测水质(pH、氨氮、亚硝酸盐),及时添加有益菌或换水。
疾病预防
- 每日观察虾体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 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多维先锋),配合定期消毒降低病原菌密度。
五、其他关键技巧品种选择: 优先选用抗病性强、生长快的品种(体长0.8-1.0cm)。 环境调控
设施维护:定期清理虾池,更换损坏设备,确保增氧和排水畅通。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和规范操作,可有效提升大棚水产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