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在暴雨天需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以减少灾害影响并保障养殖安全。以下是关键应对策略:
一、暴雨前的预防措施设施加固与巡检- 加固塘基、防逃设施及增氧设备,检查漏电、漏气等安全隐患。 - 提前清理进排水口杂物,确保畅通。
水质调控与投喂管理
- 定期检测pH值(暴雨前中后期泼洒生石灰调节,pH<8.5时使用)、溶解氧及氨氮含量。 - 预计降雨时停喂,减少饲料投喂量以降低耗氧量。
应急物资准备
- 储备增氧剂、消毒剂(如聚维酮碘)、备用电源及饲料,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暴雨中的应急处理排水与防逃
- 开启排水设备,优先排出表层积水,防止洪水倒灌。 - 加固或修复受损的网箱、堤坝,防止逃鱼。
增氧与缺氧应对
- 暴雨期间持续开启增氧机,必要时添加增氧剂(如过氧化氢)。 - 发现浮头现象时停喂,待水质稳定后使用改底剂和菌制剂恢复生态。
消毒与病害防控
- 使用低刺激消毒剂(如聚维酮碘)全池泼洒,防止细菌感染。 - 及时清理死亡动物,避免腐烂污染水质。
三、暴雨后的恢复措施设施修复与水质调节
- 修复冲毁的养殖设施,更换受损设备(如增氧机、水泵)。 - 用生石灰消毒后补充新水,调整pH值至适宜范围(pH<8.5时使用),并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底质。
补放苗种与生产调整
- 评估损失,补放鱼苗时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快的品种。 - 调整养殖密度,遵循“稀养速成”原则,避免过度密植。
病害监测与免疫增强
- 加强水质监测,发现异常及时用药(如抗生素、免疫多糖)。 - 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大蒜素等抗菌中草药,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
四、其他注意事项安全防护: 优先处理人身安全问题,防范雷击、触电等次生灾害。- 数据记录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暴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保障养殖效益和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