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海鲜鲈鱼怎么养好活一点

           

要科学养殖海水鲈鱼,需结合环境管理、种苗选择和精细管理等多方面技术。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的养殖要点:

一、养殖环境要求水质管理

- 溶解氧需维持5mg/L以上,建议配备1.5kW增氧机,夜间或阴雨天重点监测与补充。 - 氨氮浓度需控制在0.1mg/L以下,每周使用沸石粉或微生物制剂分解有害物质,pH值控制在7.5~8.5之间。 - 水质消毒:放苗前用生石灰(150-200kg/亩)或漂白粉(0.02‰)消毒池底,清除野杂鱼。

池塘条件

- 面积8-15亩,水深2米左右,底质以沙壤土为主,底部微倾斜向排水口,便于排水和增氧设备安装。 - 配备进排水闸、增氧机(1.5kW/3亩)及抽水机,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二、种苗选择与培育

种苗来源

- 优先选用黄渤海区人工繁殖的鱼苗,成活率高且生长快;南方天然苗可经淡化标粗培育后使用。 - 放养前用盐水(3%-5%浓度)浸泡鱼苗5分钟,增强抗病能力。

放养管理

- 暖水期(12月-次年3月)为最佳放苗期,选择晴天中午放苗,减少应激。 - 分池饲养,密度控制在8000-15000尾/亩,避免过度拥挤。

三、日常管理技术

投喂与营养

- 初期投喂浮游动物(如红虫)、卤虫,后期逐步过渡到鱼糜、颗粒饲料,每日3次。 -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C及益生菌,促进生长和免疫力。

疾病防控

- 定期检测水质,发现氨氮超标或溶氧不足时及时处理。 - 预防肠炎病:控制投喂量,发病时用广谱抗菌药拌饵;肝胆综合症可通过中草药预防。

环境维护

- 每天巡塘观察,及时清理残饵,更换新水;夏季高温时增加增氧频率。

四、高产技术要点

混养模式:

放养鲫鱼、罗非等杂食性鱼类,搭配花鲢等滤食性鱼类,减轻水质污染。- 周期育肥:9-10月为快速育肥期,控制投喂量并监测水质,促进体重增长。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海水鲈鱼可实现高产且品质稳定。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