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海鲜虾怎么养的多一点呢

           

要提高海鲜虾的养殖产量,需综合优化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养殖模式选择与优化精养模式

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配备增氧设备、进排水系统及水质监测设备,放养密度达30尾/平方米以上,可实现5000-15000kg/公顷的高产。例如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10个池塘循环水养殖中,平均667m²产量达1040kg。

半精养与粗养结合

半精养(10尾/平方米)适合2-10公顷虾塘,需配合基础饵料和中期投喂;粗养(≤5尾/平方米)适合10-30公顷大型虾塘,依赖自然水体营养,但产量较低。

超精养(工厂化)

适用于小规模高效养殖,通过分批疏虾、精准投喂和营养调控,60-90天即可达到商业规格(25-20尾/kg),显著缩短养殖周期。

二、虾苗管理

优质种苗选择

选择体表光滑、活力强、抗病性好的虾苗,繁殖次数不超过3次的品种。例如红螯螯虾亲虾放养密度不超过5只/平方米。

规范放苗操作

阳明清晨或傍晚投放,水温差≤3℃,先投氧气再投放虾苗,24小时内补充氧气及饵料,避免集体死亡。

三、水质与环境管理

水质监控与调控

定期检测溶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及时消毒杀菌、改底增氧。水质恶化时优先进行物理清理(如换水、曝晒底泥)。

环境稳定性维护

保持水温25-28℃(不同品种略有差异),避免极端天气变化。通过增氧设备维持溶解氧含量,减少应激反应。

四、饲料与营养管理

科学投喂方案

- 育苗期(1-2个月):1000-2000尾/立方米,投喂天然饵料(红虫、小杂鱼)。

- 生长期:500-700尾/立方米,逐步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配合维生素、矿物质及益生菌。

- 收获前:降低密度至200-400尾/立方米,促进蜕壳。

饲料品质保障

选用新鲜、无霉变的配合饲料,添加虾青素先锋等抗应激剂,避免因营养不足或饲料问题导致死亡。

五、疾病预防与抗应激

规范用药与消毒

避免滥用抗生素,针对特定疾病使用高效药物(如虾青素先锋)。养殖密度过高时,通过分批疏虾降低应激。

环境适应性训练

逐步调整水质、温度等环境参数,增强虾群抗逆性。运输和转塘时注意保湿,减少应激损伤。

六、其他技术手段

循环水养殖系统:

实现水质精准控制,减少换水频率。

高位池养殖:南方沿海地区采用667m²池塘产虾1590kg的高效模式。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海鲜虾的产量和品质。建议根据养殖规模和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模式,并持续优化技术参数。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