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南方四脚泥鳅怎么养的好

           

南方四脚泥鳅(中华泥鳅)的养殖需结合自然环境与科学管理,以下是综合养殖方法:

一、养殖模式选择稻田养殖

利用南方丰富的水稻种植资源,采用稻田养鳅模式,可节约水面且经济效益显著。需选择弱酸性、保水性好、排水防溢的稻田,设置防逃设施(如田埂、网具)和集鱼坑。

池塘养殖

- 土池建设:

池深50cm左右,水色黄绿色、透明度20-25cm,酸碱度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mg/L。

- 底质与植被:池底夯实后种植黑麦草、芦苇等水生植物遮荫,可搭配种植空心菜、藕等水生植物改善水质。

二、苗种投放与管理苗种选择

选择体长3-4cm、游动快、无病无伤的泥鳅苗,运输后用食盐水浸泡消毒。双季晚稻建议采用免耕法,减少机械损伤。

放养密度

- 水稻田:每亩4-5万尾。

- 池塘:苗期密度80-100尾/㎡,后期可适当调整。

投喂管理

- 天然饵料:

水蚤、蚯蚓、蝇蛆等,配合鱼粉、豆饼等人工饲料。

- 投喂量:根据体重调整,3月1%-4%,夏季4%,秋季1%。

- 喂食频次:每日3次,早晚各一次,避免正午高温时段。

三、水质与疾病防治水质调控

- 保持水色黄绿、透明度达标,定期用生石灰(0.2-0.3%)或复合盐消毒,冬季可投放猪粪、牛粪增温。

- 夏季缺氧时开启增氧设备,改善溶氧环境。

疾病预防

-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三黄粉、维生素C,每月连续使用5天。

- 若发生气泡病,用5mg/L食盐水泼洒全池,更换老水。

- 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防治。

四、环境优化

温度管理:

20-25℃为最佳生长温度,高温时通过加深水位、增氧设备调节。

防逃措施:稻田四周筑田埂,池塘设置防鼠网,定期检查设施完整性。

五、收获与运输

早稻或中稻插秧后放养,待其长到体长8-10cm、体重100-200g时收获,可采用网具捕捞。

运输时用活水浸泡泥鳅,减少应激。

通过以上方法,南方四脚泥鳅可实现高效养殖,产量可达每亩3000-5000公斤。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