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泥鳅崽有毛吗怎么养的活

           

泥鳅崽在刚孵化时体表无毛,其皮肤较薄且呈黏液状,这是正常现象。以下是养殖泥鳅崽的综合方法:

一、苗种选择与消毒选种标准

选择体表光滑、无伤痕、活力强且无病的幼苗,规格需保持一致(建议每平方米放养3-5厘米体长、50-80尾)。

消毒处理

- 浸泡消毒:用2%-3%食盐水浸泡8-10分钟,或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杀灭病原体。

- 清洗要求:放养前需彻底清洗池塘,种植水生植物(如浮萍、水葫芦)提供天然饵料。

二、养殖环境与水质管理

池塘建设

- 深度1-1.5米,水深40-70厘米,分土池和水泥池两种类型。

- 底部铺壤土或防渗材料(三合土或防渗布),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水质维护

- 保持水质肥、活、爽,透明度20-25厘米,pH值7.2-7.8。

- 每周换水1-2次,每次30-40厘米深,使用漂白粉消毒食场。

- 水温控制在15-30℃,冬季需增氧设备维持溶解氧。

三、饲料管理

幼苗期(1-2月龄)

- 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类动物为主,搭配鱼粉、豆饼。

- 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

成长期(3-6月龄)

- 改喂全价配合饲料,配合鱼虾、蚯蚓等天然饵料。

- 水温25-28℃时投喂量增加至体重的4%-5%。

四、疾病预防与生长管理

防病措施

- 定期投放生物制剂(如链霉素)增强免疫力。

- 发现死鳅及时捞除,清理残饵粪便防止污染。

生长监测

- 每天观察泥鳅活力、摄食情况,调整投喂方案。

- 5-10厘米长时开始使用配合饲料,促进规格整齐。

五、其他注意事项

环境调控:

避免强光直射,保持水质稳定。

密度调整:高密度养殖易引发疾病,建议根据水质和生长阶段调整(如每平方米300-500尾)。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泥鳅崽的成活率与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