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怎么把泥鳅养的又肥又壮

           

要实现泥鳅又大又肥的养殖目标,需从池塘环境、放养管理、投喂技术及疾病防控等方面综合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一、池塘条件建设选址与布局

选择向阳、排水便利、地势平坦的地块,池塘面积建议1亩左右(水泥池100-150平方米),长方形设计更利于管理。

水质调控

- 保持水质黄绿色,透明度20-25厘米,pH值6.0-8.0,溶解氧≥2毫克/升。

- 定期使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或生石灰(水深1米用1875-2250千克/公顷)消毒,防止病原体感染。

底质与防逃

- 池底铺0.5尺厚黏质土或沙质土,栽种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增强环境稳定性。

- 四周设置防逃设施(如砖砌围栏、铁丝网),防止泥鳅逃逸。

二、放养管理

苗种选择与消毒

- 选用体长3-4厘米、规格整齐、无病害的鳅种,按三雌一雄比例搭配。

- 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消毒15-25分钟,或用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清塘。

密度控制

- 幼苗期(3cm以上)密度0.1-0.2kg/㎡,生长后逐步减少至0.05-0.1kg/㎡,避免过度拥挤引发疾病。

进排水管理

- 池底设置集鱼坑(6-10㎡×60-80cm),便于捕捞和清塘换水。

三、投喂与营养管理

饲料选择与投喂

- 以天然饵料(水蚤、蚯蚓)为基础,搭配豆饼、豆渣、麦麸等商品饲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3%-4%。

- 每天早晚各投1次,夏季高温时增加至2次,投喂时设置食台集中驯化。

肥水管理

- 生长期(4-6月)每月施基肥150-250千克/亩,配合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预防车轮虫病。

- 水温25-28℃时投喂量最大,冬季减少至1次/天。

四、疾病防控

预防措施

-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维生素C及三黄粉,每月连续使用5天。

- 定期检测水质气体饱和度,避免氮气积累引发气泡病。

应急处理

- 发现浮头、死亡鱼时,及时排查缺氧、水质恶化或疾病传播,使用食盐水泼洒或药物治疗。

五、其他注意事项

水温管理:

冬季保持25-28℃,夏季通过遮阳、增氧设备维持适宜温度。

收获标准:体长≥8厘米、体重≥200克时达到上市标准,此时肉质最肥美。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可有效促进泥鳅生长,实现高产且肉质优良的养殖目标。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