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泥鳅青蛙怎么养的活一些

           

要提高泥鳅和青蛙的存活率,需从养殖环境、种苗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综合优化。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养殖环境管理池塘建设

- 选择向阳、排水便利的场地,池塘面积建议200-400平方米,水深0.7-1.5米。 - 池底铺0.5尺厚夯实土壤,可种植黑麦草、芦苇等禾本科植物作遮荫,改善水质和泥鳅栖息环境。

水质调控

- 保持水质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pH值7.2-7.8。 - 定期换水(夏季每2天,其他季节每3天),冬季加深水位至1.5米以上防缺氧。 - 水质恶化时,用食盐水(5毫克/升)或EM细菌调节,可配合水葫芦、浮萍等植物净化水体。

增氧措施

- 夏季高温时开启增氧设备,防止泥鳅因缺氧浮头死亡。

二、种苗与放养管理

种苗选择

- 选用规格整齐(体长3-5厘米)、无病无伤的泥鳅苗,放养前用盐水(20%浓度)浸泡消毒5分钟。 - 可搭配放养5-8尾鲫鱼,促进种苗生长。

放养密度

- 每平方米水面投放40-50尾泥鳅苗,避免大鳅吞食小鳅。 - 低温季节(10℃以下)可适当提高密度,高温时减少至30-50尾/平方米。

清塘与消毒

- 养殖前用生石灰(0.2-0.5千克/平方米)或漂白粉(15-30克/立方米)彻底清塘消毒,3天后放水至30厘米深。

三、饲料与投喂管理

饲料选择

- 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豆饼、酒糟、麦麸,搭配蚯蚓、水蚤等天然饵料生物。 - 换季时投喂专用鱼粉或酵母,促进营养吸收。

投喂规范

- 每日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4%-5%,高温期减少至3%-4%。 - 饲料需先调成粘稠状,投放在食台或水草上,避免污染水质。

四、疾病防控与日常管理

病害预防

- 每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发现病死个体立即捞出隔离。 - 高温季节(30℃以上)减少投喂,防止肠炎等疾病。

水质监测

- 定期检测水温(15-32℃)、溶解氧和氨氮含量,及时调整养殖措施。 - 发现浮肿、拒食等异常症状,需排查水质污染或疾病感染。

五、其他注意事项

种苗来源:

优先选择正规苗场购买,避免使用病害苗种。- 繁殖管理:春季产卵时用煮熟蛋黄喂养幼苗,可结合稻田或网箱养殖提高效率。- 环境模拟:冬季可通过覆盖稻草或增氧设备维持适宜环境,促进越冬。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泥鳅和青蛙的存活率与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