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东北大泥鳅怎么养的活一些

           

东北大泥鳅养殖需结合环境控制、疾病预防和科学管理,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一、品种选择

优先选用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这类品种抗逆性强,养殖效率更高。

二、环境管理池塘建设

- 选择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池塘深度1米左右,底部铺0.5尺厚土壤并种植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20-25厘米)。

- 池体需防逃,进出水口设置栅栏,梅雨季节检查防逃设施。

水质调控

- 日常保持水质黄绿色、透明度达标,若水色变茶褐色需及时换水。

- 流水养殖建议微流水模式,避免水流过急导致能量消耗过大。

三、疾病防控

预防措施

- 养殖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日常清理残饵和死亡个体,发病季节(春夏季)每平方米泼洒生石灰30-50克。

- 防止野杂鱼和肉食性动物入侵,设置驱鼠设备并保持周边清洁。

常见病害处理

- 赤皮病:保持水质清洁,感染后隔离治疗。

- 出血病:避免水质污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 气泡病:控制溶氧,停用增氧设备。

四、投喂管理

饲料选择

- 以天然饵料(蚯蚓、水草)为主,配合小麦粉、玉米粉等人工饲料,投喂量占体重的4%-5%。

- 育苗期(1-2年)投喂轮虫、浮游植物,成长期逐步过渡到商品饲料。

投喂技巧

- 采用撒食法,避免局部饲料过多导致竞争。

- 傍晚投喂效果最佳,高温期减少投喂量并避开强光。

五、其他注意事项

密度控制:

每立方米水体投放40-50尾,避免大鳅吃小鳅。

运输与运输后管理:运输时保持水质稳定,到家后检查活力并及时适应环境。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东北大泥鳅的成活率与产量,降低疾病风险。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