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对虾脱壳不遂什么原因

           

对虾脱壳不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外壳过硬:

由于对虾的生长环境和饮食因素等问题,导致对虾的外壳过于坚硬,使对虾脱壳困难。

技巧问题:

对虾脱壳操作不正确也会导致对虾脱壳不顺利。

身体状况:

对虾生病、营养不良等都会导致对虾脱壳能力下降。

水质恶化:

虾塘水质恶化,有害物质过多,水体中营养、微量元素不足,对虾就容易出现脱壳不遂、软壳。

病菌感染:

对虾感染病菌后,吃料变少,脱壳消耗更大,负担更重,会导致脱壳困难。

营养不良:

对虾脱壳期间基本不吃料,脱壳只能靠体内积累的营养,如果对虾积累的营养不够,就会导致脱壳失败。

环境变化:

天气骤变、水温变化大等,会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出现应激性蜕壳,有时难免营养缺乏,导致蜕壳不遂。

纤毛虫寄生:

纤毛虫在对虾体表寄生,会增大对虾蜕壳时的负担,消耗更多体力,同时也会导致对虾摄食量下降,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造成对虾体质下降,引发脱壳困难。

水温低:

水温低,活力差,脱壳周期延长,脱壳过程中甩壳时间较长。

水体硬度过高:

补钙过勤或水体硬度过高也会影响对虾的蜕壳。

机体缺氧:

对虾黄鳃、呼吸系统问题导致缺氧,或氨氮、亚盐超标,蜕壳期侵入机体引起中毒和机体缺氧。

饲料中钙或其他微量元素缺乏:

饲料中钙元素缺乏或虾体对钙的代谢出现障碍,会导致钙元素未得到外部补充,不利于对虾新壳的形成和硬化,从而出现软壳、脱壳不遂等现象。

夜间溶氧较低:

对虾脱壳期需要充足的氧气,夜间溶解氧偏低会导致对虾缺氧,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无力脱壳。

应对措施改善水质和底质:

定期调水改底,维持虾塘环境良好,减少对虾应激,促进对虾顺利蜕壳。

合理投喂饲料:

确保饲料中含有足够的钙、磷等微量元素,定期添加钙镁磷等微量元素,预防蜕壳不遂。

控制疾病和感染:

及时发现并治疗对虾的疾病,减少病菌感染,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减少应激反应:

避免水温剧烈变化,保持水体稳定,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

防治纤毛虫寄生:

定期检查对虾体表,发现纤毛虫寄生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减少纤毛虫对对虾蜕壳的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对虾脱壳不遂的问题,提高对虾的养殖成功率。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