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大规格螃蟹怎么养殖

           

养殖大规格螃蟹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蟹种选择、生态环境营造、投喂策略、疾病防控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蟹种选择与质量

优质蟹种: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幼蟹,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力强。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

蟹种消毒:放养前进行消毒处理,将蟹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钟,冲去泡沫,提出水面片刻,再放入水中,重复3次。然后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充气浸浴15-20分钟。

放养密度:大规格蟹种(80-200只/千克)低密度养殖,放养数量为500-600只/亩,最多不超过660只/亩。

生态环境营造

种植水生植物: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水生植物能为河蟹提供食物、栖息和蜕壳场所,同时增加水中溶氧量,净化水质。

水源与水质:选择靠近自然水源的养殖基地,确保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养殖要求,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0-8.5,氨氮含量0.2-0.3毫克/升。

投喂策略

投喂量:根据蟹的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1-2壳以饲料为主,冻鱼为辅;3-5壳冻鱼+饲料+冻鱼投喂;10月份以后降低冻鱼投喂频率,采取1天冻鱼+1天饲料+1天玉米的投喂方式。

公母分养:公蟹与母蟹在生长过程中营养需求和摄食习惯不同,分养能确保各自获得最适合的投喂,减少互残,提高存活率。

疾病防控

清淤与消毒:冬季抽干池水,彻底清淤消毒,日晒风冻1个月左右。放养前用药物对蟹池彻底消毒,常用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和茶粕等。

水质管理:保持水体稳定的溶氧水平,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投喂策略和增氧措施。

其他管理

选塘口: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环境无污染的田块,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防止逃蟹。

种草:在环沟内栽植伊乐草等水生植物,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场所。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成功率,最终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