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生猪价格为什么会降价呢

           

生猪价格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供需失衡、成本下降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供应过剩是核心因素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位运行

2023-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高于国家调控目标(4100万头),2023年末达4142万头,产能去化缓慢导致市场供应长期宽松。

规模化企业扩产

牧原、温氏等大型企业通过优化母猪结构、提升效率,2023年新增存栏16.5万头,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

进口猪肉增加

2023年累计进口89万吨猪肉,缓解了国内供应压力,尤其在春节等传统旺季对价格形成支撑。

二、需求增速不及供给

消费需求疲软

2025年春节后居民以囤货为主,鲜品需求低迷,叠加季节性波动(腌腊季需求减弱),供需错配加剧。

消费习惯变化

健康意识提高,部分人群减少猪肉摄入量,转向其他肉类或素食,长期影响需求增长。

三、行业竞争与成本因素

规模化竞争加剧

规模养殖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如牧原成本降至14.5元/公斤)维持生产,但为争夺市场份额,部分企业采取降价促销策略。

饲料成本下降

2023年下半年玉米、豆粕价格下跌17%,降低养殖成本,但未能抵消供应增加对价格的压制。

四、政策与疫病影响

政策与市场调控

国储冻猪肉轮换收储(如2月、3月)短期内支撑价格,但无法改变整体供需格局。

疫病风险

非洲猪瘟等疫病可能导致局部地区恐慌性抛售,但2023年疫情得到控制,影响有限。

五、价格波动周期特征

生猪价格受3-4年周期性波动影响,2023-2025年处于供应过剩周期底部,价格难以反弹。

总结:

当前猪价下行是供需失衡(供应端产能过剩+进口补充)与需求疲软(消费不振+习惯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叠加行业竞争和成本因素,导致价格长期低位运行。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