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养殖土鸡的密度

           

土鸡养殖密度需根据品种、日龄、饲养方式等因素综合调整,具体标准如下:

一、不同生长阶段的密度标准0-4周龄雏鸡

- 平养:10-15只/平方米

- 饲料槽配备:前两周每70只雏鸡1个饮水器,改用料槽后每只鸡占5cm位置。

6-16周龄

- 平养:7-8只/平方米

- 转群过渡:每周减少5只/平方米,直至脱温后放养。

16周龄以上

- 平养:5-6只/平方米

- 散养:每亩300-500只,山区或果园控制在150只/亩。

二、散养环境密度要求

土地面积与密度

- 每亩可饲养300-500只,草量丰富的区域可增至40-50只/亩。

- 需建设鸡舍和运动场,每只鸡总占地面积约0.39平方米(含0.14平方米鸡舍+0.25平方米活动场)。

活动空间标准

- 平养时每只鸡需0.25平方米活动空间,散养时需更大空间以保证采食和运动需求。

三、其他注意事项

环境适应性

-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需调整密度,例如山区或高温环境应降低密度。

- 肉鸡与蛋鸡密度差异显著,蛋鸡可适当提高至12-15只/平方米。

疾病预防

- 密度过大易引发疾病,建议每平方米饲养不超过10只。

- 转群时注意消毒,避免应激反应。

经济效益平衡

- 密度过低会导致鸡舍利用率低,建议根据养殖目标(如利润或自用)调整密度。

四、特殊场景调整

林地养殖:

每亩150-250只,避免幼龄鸡伤害果树。

生态链养殖:1000只/亩以上,需配合益生菌等生态管理措施。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饲养方案,并参考专业机构指导调整密度,以实现效益与养殖质量的平衡。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