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养蜂王浆的正确方法

           

养蜂王浆需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实现高产,具体方法如下:

一、品种选育与蜂群管理

选择高产蜂种

优先选用平湖浆蜂、浙农大蜂等经选育的浆蜂品种,这类蜂种工蜂咽下腺发达,泌浆能力强。 - 平湖浆蜂:产浆量可达150克/框以上;

- 浙农大蜂:工蜂泌浆效率显著。

维持强群基础

- 群势要求:保持8框以上,确保蜂量覆盖巢脾80%以上。 - 双王群或继箱管理:通过双王群扩大规模或加继箱增加哺育蜂比例,避免分蜂热。 - 及时淘汰老王:用产卵力强的新王繁殖,促进群落更新。

二、环境与营养调控

优化场址与蜜源

- 选择全年有蜜源、生态环境良好的场地,距其他蜂场3公里以上,避免污染源和震动干扰。 - 种植蜜源植物(如向日葵、棉花):创造全年流蜜环境,增强产浆基础。

营养与饲喂管理

- 奖饲刺激:产浆期每天早晚各一次,以200-300克稀蜜水+花粉饼(7:3)为主。 - 人工王台诱导:通过塑料台基模拟自然王台,放置2-3个产浆框,每框不超过80个工蜂接触。 - 补充蜜粉:外界蜜源不足时,每晚补充糖水(1:1)和花粉饼。

三、生产流程与技术规范

移虫与产浆框管理

- 选择18-24小时内的适龄幼虫(新月形体态),提前3天将蜂王限制在空脾产卵。 - 移虫技巧:动作轻快,接受率需达85%以上,使用蜂蜜水湿润台基提高效率。 - 产浆框放置:置于群中央育子区与蜜粉区之间,保持温度34-35℃,每框放置2-3个王台框。

环境温湿度控制

- 产浆期温度需34-35℃,湿度75%-90%;低温时用草帘保温,高温时遮阴防晒。 - 干旱季节可通过湿麻袋覆盖纱副盖保湿。

四、疾病预防与记录

定期检查蜂群健康,及时淘汰病蜂;

建立生产记录,监测产浆周期与蜂群动态。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提升蜂王浆产量与养蜂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