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稻田养鸡最新方法是什么

           

稻田养鸡是一种将家禽养殖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主要利用稻田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以下是稻田养鸡的核心方法与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与育雏管理品种选择

优先选用本地鸡种,因其适应性强、抗病性高且肉质更佳。三黄鸡、青脚麻鸡等地方品种是常见选择。

育雏要求

- 日龄30天左右、体重200-500克的小鸡为佳,此时可转入田间。

- 育雏环境需保持25℃,湿度50%-70%,避免“扎堆”现象(通过驱散和升温处理)。

二、稻田环境准备

稻田改造

- 收割后稻田需保持10-15cm水深,便于鸡只活动。

- 四周设置遮阳网,稻田四周边栏使用4×4孔距尼龙网,每23米立一立柱。

寄宿棚与防护措施

- 每亩稻田需搭建面积≥4平方米的寄宿棚,配备防风、防雨、防鼠设施。

- 防护网孔隙需控制在4厘米左右,防止鸡只外逃。

三、放鸡与田间管理

放鸡时机

水稻进入灌浆期(稻穗下垂、小鸡开始取食)时进行,此时鸡只可适应环境后自由觅食。

日常管理

- 采用低密度放养(每公顷≤300只),避免过度拥挤。

- 饲喂时使用口令信号,傍晚集中归巢,防止野生动物侵扰。

- 定时清理鸡粪,就地还田作为有机肥料。

四、疾病防控与收获

疾病防控

- 鸡苗需从正规种鸡场购买,确保免疫合格;定期接种新城疫、禽流感等疫苗。

- 保持稻田卫生,每周消毒1-2次,预防疾病传播。

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稻穗完全沉降)及时收割,避免过度放养导致粮食损失。

五、优势与注意事项

生态优势:

利用稻田害虫和残留物质降低农药使用,促进土壤肥力提升。

经济效益:土鸡肉质更佳,市场售价较高,且稻田综合利用率高。

注意事项: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调整管理措施,例如高温季加强降温防暑。

通过以上方法,可实现稻田养鸡的高效生态循环,但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技术参数。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