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水产养殖疾病该怎么办

           

水产养殖户在面对疾病时,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防为主

清塘消毒

- 每年清理池底淤泥至10-15厘米,采用生石灰(75-100kg/亩)或漂白粉(3-4kg/亩)消毒,或带水消毒(水深1米处用130-150kg生石灰)。 - 换水时扎网防止杂鱼进入,避免引入携带病原的水源。

水质管理

- 监测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异常时及时换水或增氧。 - 保持水深1.5米以上,水色淡黄至黄绿色,透明度25-35厘米。

苗种筛选与放养

- 选择经检疫的优质苗种,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和试水,控制放养温差不超过2℃。

二、早期发现与隔离

巡塘观察

- 定时检查鱼虾行为、食欲和体表健康,发现病死个体及时捞出并集中消毒。 - 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如藻类异常繁殖(蓝藻/甲藻)可能引发疾病。

隔离治疗

- 对患病群体实施群体治疗,同时检测未发病个体,通过药物预防扩散。

三、综合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 根据病原选择针对性药物,如弧菌感染用“弧菌三剑客”(优弧灵/优康灵/优复灵)。 - 采用拌料法、粘附法或浸入法给药,确保药物覆盖病鱼。

环境调控

- 极端天气前停食,泼洒抗应激药物(如“优激灵”)稳定水质。 - 倒藻时通过换水或增氧改善缺氧环境。

四、后续管理

免疫增强

- 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小肽营养液“斯大灵”)或益生菌,提升鱼虾抵抗力。 - 合理调控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记录与反馈

- 建立病害档案,记录发病时间、原因及处理措施,为后续养殖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措施,水产养殖户可有效控制疾病传播,降低养殖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