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水产养殖裸藻水的处理

           

水产养殖中裸藻水华的处理需要根据养殖类型、污染程度及环境条件选择综合防治方案。以下是主要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物理防治方法人工捕捞

利用裸藻“早清晚绿”的特性,选择下午5-6点进行打捞,可减少其数量。可采用密布网兜或浮板收集漂浮藻体,配合换水使用效果更佳。

换水与增氧

- 定期更换水体40%-50%旧水,建议从下风口或对角注水以减少藻类扩散。

- 换水后开启增氧机2小时,增强水体交换,配合使用絮凝剂可提高效率。

物理隔离与改底

- 使用潜水泵倒置排水或网具捞除表层死藻,配合硫酸亚铁等改底剂(适用于虾塘)可抑制藻类生长。

二、化学防治方法

调节水质参数

- 通过添加酸性物质(如白醋、硫酸亚铁)降低pH值至6.0以下,抑制裸藻生长。

- 调节盐度至1.05‰以下,利用其对高盐的耐受性抑制繁殖。

使用化学药剂

- 絮凝剂:

如聚丙烯酰胺,可快速凝聚藻体,配合换水使用。

- 消毒剂:二氧化氯、漂白粉等可杀灭藻类,但需避免全塘泼洒以防倒藻缺氧。

- 解毒剂:水体安先锋等含果酸、有机酸的产品可分解藻毒素并调节pH值。

三、生物防治方法引入有益藻种

- 混养鲢、鳙、罗非等滤食性鱼类,或投放芽孢杆菌、EM菌种(如高浓EM菌种4瓶/亩+可溶性芽孢杆菌1瓶/亩)分解死亡藻体。

- 补充有益藻(如绿硅藻)形成优势群落,抑制裸藻生长。

微生物制剂

- 使用芽孢先锋、三联生物噬菌王等微生物制剂,分解藻类残体并抑制病原菌。

四、综合管理措施

预防为主: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体清洁,避免过量投喂导致营养过剩。

生态调控:通过增氧、补菌、换水等手段维持水体平衡,减少裸藻爆发风险。

注意事项

化学药剂需规范使用,避免残留污染;倒藻操作需配合增氧设备防止缺氧。

生物方法需较长时间见效,建议与物理、化学方法结合使用。

处理后需持续监测水质,防止二次污染。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