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水产养殖有哪些矿物质

           

水产养殖中的矿物质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生长繁殖及环境适应性具有关键作用。以下是主要矿物质的分类、功能及补充要点:

一、常量元素(核心营养元素)钙(Ca)

- 甲壳类动物(如虾蟹)蜕壳、硬壳形成的必需元素,缺钙导致蜕壳失败或死亡

- 参与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神经传导及细胞膜通透性调节

- 水体硬度指标,总硬度低于80ppm时藻类繁殖受限

镁(Mg)

- 叶绿素核心成分,影响光合作用和水体稳定性

- 与钙协同作用,缺镁阻碍钙吸收,导致代谢迟缓、免疫力下降

- 参与能量代谢、肌肉活动及酸碱平衡调节

磷(P)

- 能量代谢“发动机”,ATP合成依赖磷

- 影响幼体发育、骨骼形成及饲料转化效率

- 水体总硬度低于20mg/L时,浮游植物生长受限

钾(K)

- 低盐度环境渗透压平衡关键,缺钾导致抗应激能力下降、肌肉病变

- 参与酶活性调节及细胞内物质运输

- 饲料中通常以氯化钾形式添加

铁(Fe)

- 氧运输“生命线”,缺铁引发贫血、免疫力降低

- 参与酶活性及蛋白质合成

二、微量元素(辅助功能元素)

锌(Zn)

- 促进伤口愈合、免疫功能及味觉发育

- 参与酶活性调节及DNA合成

硒(Se)

- 抗氧化作用,增强免疫力及抗逆性

- 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

铜(Cu)

- 促进色素形成、骨骼发育及抗氧化

- 参与酶活性(如酪氨酸酶)

三、补充原则与注意事项

协同作用:

钙、镁、磷需同步补充,缺一不可

吸收限制:

磷吸收依赖胃酸,虾类对无机磷吸收率低,建议添加植酸酶促进吸收

环境因素:

低盐度环境需额外补充钾,高密度养殖可能增加矿物质需求

补充方式:

可通过饲料添加剂(如骨粉、贝壳粉)或水体泼洒,但需避免过量导致毒害

通过合理配比和补充,可显著提升水产养殖效率及动物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