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夏天水产养殖怎么养鱼好

           

夏季水产养殖需重点关注水质管理、疾病防控和合理投喂,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水质管理

增氧设备维护

- 配备叶轮式增氧机,每日早晚各开启1次,阴雨天和夜间持续开启,避免水体分层导致的缺氧。

- 增氧机需根据溶氧变化调整运行时间,浮头前开启,连绵阴雨半夜开启。

换水与补水

- 每7-10天换水20%-30%,避免一次性换水过多导致水温、pH突变。

- 夏季高温时,可结合施肥和换水,每月进行1-2次底质改良(如添加生石灰、底改剂)。

水质指标监测

- 每周检测溶氧量(需氧量≥5mg/L)、pH值(7.5-8.5)及氨氮含量,发现异常立即换水或增氧。

- 保持透明度在20-30厘米,抑制浮游植物过度生长。

二、疾病防控

预防措施

- 每半月使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消毒全池,预防细菌性鱼病(如出血病、肠炎)。

- 高密度养殖可配合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环境。

治疗措施

- 细菌感染先消毒后用药(如恩诺沙星+免疫活性多维),寄生虫感染需先杀虫再消毒。

- 发现浮头症状时,立即停喂、增氧并注水,严重时使用黄泥、食盐或生石灰调节水质。

三、合理投喂

投喂原则

- 遵循“定时、定量、定位、定质”,根据天气、水质和鱼体规格调整投喂量。

- 夏季可增加投喂次数至每天2-3次,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

饲料管理

- 选择高蛋白(30%-35%)易消化的饲料,避免霉变饲料引发疾病。

- 每次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5%,高温超过32℃时减少至2%-3%。

四、其他管理措施

池塘管理

- 定期清理残渣、杂草,移动草架,减少病原体滋生环境。

- 保持水位在1.5-2米,避免底质冲起导致缺氧。

环境监测

- 每日巡查池塘,观察鱼类活动、水质变化及增氧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可有效应对夏季高温对水产养殖的挑战,确保稳产高产。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